第117章 世事如棋(5)-《复明1659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居住在山上的民族由于生产力落后,很多东西需要同山下交换。但由于交通不便和外界对他们的普遍误解,使得他们经常不得不以很高的价格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,甚至有一根缝衣针换一只鸡的情况。于是,朱由榔派出了一支又一支商队,手提肩扛,挑着当地人需要的物资奔忙在一个又一个坝子上。当然,为了防止有人想做一锤子买卖直接先抢后杀,携带的物资是有限的。这种商队被称作“流动供销社”,你要是想干一锤子买卖,以后就不要做买卖啦!

    (这个年代的土匪往往兼职生产,或者生产兼职土匪,原因不外乎一个字:穷)

    一个下雨的午后,阿强带领的一支“供销社”在坝子上歇了歇脚。看到有客人来,村民们就出来迎接--热情好客的习俗其实也多是出于他们很少见到外人,自然愿意看个新鲜。

    作为专业负责这一带的供销队,阿强会说一些傣语,能够同村民们沟通。听到一只鸡可以换一小罐盐的时候,整个村子都沸腾了,无论是谁家都把他们当做贵宾,就差把自家的女儿送给他们了。

    坝子上冒起了炊烟,几只小鸡被用瓦罐煮熟用来招待客人---在这里,铁器也很罕见。

    “唉,这汤怎么这么咸。”一个老童生差点要吐出来,不过想到人家一片好意,还是咽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可以理解嘛,他们平时没什么盐吃,自然觉得盐越多的菜越好吃咯。”

    “说的也是,我对红薯干也是那样,要是能和麦芽糖一样甜的就好。”

    听到两人聊天,一个村民插嘴道:“那个卖-牙-是什么?”

    这年头可没有词典可用,阿强搜刮了一下脑内可怜的词汇量,只好用甘蔗做比喻了,连说带着一顿比划以后,村民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麦芽糖的意思。各自吃了几桶竹筒饭,大家便下了坝子,在大山中接着上路。老童生望了望四周,用炭笔在纸上画下了一路上的痕迹标志物,做了几个记号。

    要知道,按照成本加运费,卖给土司下辖民众的商品不仅仅是成本价格,有的地方甚至亏了本,之所以朝廷愿意这么大价钱投入,一来收买人心,二来,把从云南到缅甸的道路交通网彻底的摸一遍。

    “望山跑死马啊!”
    第(2/3)页